微信 手机版 2021年5月11日 周二
主页 > 资讯 > >
静宁大饼:古韵新味相融,开启产业新篇 2025-09-09 10:53  来源:大众消费网

在陇东大地,炉火映照下的静宁大饼香气四溢,色泽细白透黄、酥脆醇香,是静宁人餐桌上最熟悉的味道。静宁大饼,又称静宁锅盔,因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悠久的历史闻名陇原。它不仅是一种食品,更是地方文化的象征,承载着几代人难以割舍的乡愁记忆。近年来,静宁县委、县政府高度重视特色美食产业发展,把静宁大饼作为培育区域公用品牌、推进产业延链的重要抓手,推动传统技艺与现代产业深度结合,让“一张大饼”焕发出新的生机。

品质卓越历史悠久

静宁大饼起源于清同治年间,最初在城区部分回汉群众中以加工为业。大饼外形规则、平整,呈圆盘形,大者如盾,小者如盘,饼面常饰以“一串龙”“一朵云”“一枝花”等图案,薄厚均匀、色泽细白透黄,既脆酥醇香、甜美可口,又便于携带、久存不馊。即使在酷暑季节,也不易霉变,因而深受百姓和旅人喜爱。

历史上,静宁大饼曾被左宗棠率军西征时选作军粮,民国元老于右任也常以大饼作为特产随身携带。在解放兰州和西藏的重要战役中,静宁大饼再次成为大军西进的军需口粮。20世纪50年代,静宁大饼曾在兰州、北京展销并获“优秀产品”评价;1994年在平凉崆峒旅游节上荣获“名优食品”称号。2024年,静宁大饼(锅盔)入选甘肃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进一步彰显其历史文化价值。

产业集聚,规模渐大

伴随消费市场的扩张,静宁大饼逐渐从家庭作坊式生产走向标准化、规模化发展。全县现有上百家大饼加工点和合作社,部分龙头企业建成现代化生产车间,实现了“出城入园”,推动产业向集约化、规范化方向迈进。目前,静宁大饼年产量已达数千万张,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。加工、运输和销售环节吸纳了大量劳动力,直接带动数百人就业,间接惠及上千农户增收。

依托“互联网+大饼”模式,静宁积极拓展线上渠道,通过电商平台、短视频直播等方式,使静宁大饼走出本地,远销西北、华北乃至长三角地区。部分品牌化大饼实现统一包装、标准化生产,进入大型商超和电商平台,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。

品牌塑造,文化赋能

静宁县坚持以品牌建设为引领,推动“静宁大饼”集体商标注册和区域公用品牌培育,逐步形成“标准化生产+统一包装+集体品牌”的发展格局。通过政府引导、企业参与、社会协同,构建起“品质+品牌”双轮驱动的模式。

在宣传推广方面,静宁县充分利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矩阵,通过微信公众号、抖音号、短视频平台等渠道,讲述品牌故事,展示传统技艺,进一步增强消费者对“静宁大饼”的文化认同感。与此同时,静宁注重将大饼产业与乡村旅游、非遗展示深度融合,建设大饼体验馆和非遗工坊,打造游客亲手参与制作、现场品鉴的互动场景,带动餐饮、旅游、住宿等相关产业联动发展。

一张大饼,饱含的是质朴的乡愁,更寄托着发展的愿景。静宁大饼从清代炉火走向今日市场,从军需干粮到非遗品牌,从地方小吃到产业名片,生动展现了传统美食与现代产业的融合之路。随着品牌体系不断完善、市场空间持续拓展,静宁大饼必将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焕发新活力,成为静宁推动特色产业升级、弘扬饮食文化、实现乡村振兴的又一张亮丽名片。

相关阅读:
热点 图片